历史性突破!同济设计集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 2024年06月30日
  • 2895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同济设计集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的项目“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同济设计集团首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项目介绍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总面积57.8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地下16.8万平方米。建筑总高632米,地下5层,地上127层,是一座集商业、会展、办公、酒店、观光于一体的垂直城市摩天大楼。项目竖向划分为9个区:1个裙房商业区、5个办公区、2个酒店区、1个景观区,每2个区之间被2层高设备层分割。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形状犹如一条盘旋上升的巨龙。项目形成创新成果如下。

项目创新成果

■ 创新成果1:超高层桩基和基坑工程关键技术

率先在深度25米以上软土基坑中应用了主楼圆形顺作与裙房逆作相结合的绿色建造支护技术,较传统基坑支护技术为主楼结构封顶节约1年工期;发明了软土深大圆形基坑明挖顺作控制变形的设计方法,针对塔楼圆形基坑(内径121米,深度31.1米),提出了软土地区明挖顺作圆形基坑刚深比的概念,用于判断圆形无内支撑围护形式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研发了信息化远程实时监测监控与动态设计控制集成技术,保障了深大圆形基坑的安全稳定。


■ 创新成果2:超高层巨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

首次在600米级超高建筑中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的主体结构体系。发明考虑时间效应和共同作用的建筑结构内力计算方法,创新提出超高结构整体稳定分析方法及巨型柱计算长度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超高复杂巨型结构计算难题;创新设计了实腹式钢骨混凝土巨型柱、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双层箱型布置的环带桁架,有效提升了超高结构抗力性能。



■ 创新成果3:超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设计技术

在600m级超高建筑创新采用了体形扭转、圆弧倒角、楔形立面的综合气动优化技术,设计了120°旋转向上的曲面建筑外表皮造型;完成了国内外全结构最大尺寸模型的高雷诺数风洞试验,进行了超高层建筑复杂风环境的精细数值模拟分析,试验和分析表明有效风荷载效应降低达24%;通过本工程整体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和复杂节点抗震性能试验,提出了一整套抗震性能设计指标,弥补了抗震设计规范的不足,为同类工程的抗震研究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示范和指导作用。


■ 创新成果4:超高层千吨级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技术

首创千吨级被动式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TMD)并应用于超高层风振响应控制,在TMD系统质量减少20%条件下结构10年重现风致峰值加速度降低40%以上,显著改善了大楼的风振舒适度,降低了TMD与主体结构的造价。


■ 创新成果5:超高层建筑巨型柔性悬挂幕墙支撑结构系统技术

首次设计“吊杆-环梁-径向支撑”组成的超高建筑巨型外柔内刚双层幕墙支撑结构系统,实现双层表皮“垂直城市”的建筑功能。发明了五种类型的柔性连接滑移支座装置,解决了复杂连接技术难题,实现了幕墙支撑系统板块本体以及与主结构之间复杂工况的变形协同。



集团主要完成人


丁洁民,研究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全球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超高层结构、大跨度钢结构等复杂结构设计。



贾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副总工程师,兼轨道交通建筑设计院院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现代客运枢纽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岩土与地下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


项目获奖里程碑

2016年:2016 CTBUH BEST TALL BUILDING WORLDWIDE

2016年:The 2016 Outstanding Structure Award

2017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上海中心大厦基坑围护设计)一等奖

2017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岩土专业(上海中心大厦基坑围护设计)一等奖

201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结构专业一等奖

2018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建筑幕墙专业一等奖

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9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9年: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 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

2019年: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 优秀建筑结构一等奖

2019年: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