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和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处女花园同时拉开帷幕,展期将持续至11月21日。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我们如何共同生活”,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张利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为主题进行回应,聚焦于当代社区的空间文化,并试图追问其与中国传统共居原型“院落”之间的联系。
展览分为“共同理解I ——灵感与干预”,“共同理解II——经典与诠释”,“共同设计——我的院儿”,“共同感受——听院儿”和“共同治愈——每个人的故事廊”五个部分,借助新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组织和设计,通过近150件参展作品,围绕“院儿”这一主题进行学术质询,以期为观众创造新鲜、独特,传统与现代、理念与实践交织的观展体验。
同济设计集团“光明田原游客接待中心改造项目”、“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和“马家浜文化博物馆”三个项目受邀参展第一部分“共同理解I ——灵感与干预”,以视频形式讲述了项目设计与故宫院儿之间的联系。
光明田原游客服务中心
Bright Tian Yuan Visitor Center
项目档案
建设地点:上海崇明区
建筑设计:汤朔宁、龙羽、王明充、戴波、胡博君、邱东晴、袁路
设计时间:2018/02
竣工时间:2018/12
用地面积:12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
项目位于崇明岛北侧,原为一座铸铁加工厂,随着崇明生态岛的不断建设发展、工业产业逐渐腾挪,该工厂渐渐被废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厂区周边有着一望无际的稻田、花海,水系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一片广袤的自然农业美景。
近些年随着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项目周边正规划打造一个集万亩花海、万亩农业大地景观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光明田原,本项目正是基于为前来观光游览的游人服务而产生的。
相比于传统建筑中的“院儿”,在改造中,我们有意识地塑造了“有形院落”和“无形院落”两种空间,既有相对规整围合的“有形院落”,也有借助周边自然条件,弱化物理分隔的“无形院落”。通过两种院落形式对原有建筑肌理的揉搓、连接,极大地化解了原有建筑中的诸多矛盾,改善了新老建筑之间因材料、色彩的巨大反差而带来的突兀感,使其由一座冰冷高效的工厂,转变成为一座有“院儿”有温度的社区建筑。
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
The Site Museum of Loushanguan Battle
项目档案
建设地点: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景区
建筑设计:任力之、李楚婧、廖凯、邹昊阳
设计时间:2015/06
竣工时间:2017/05
用地面积:9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6056平方米
新建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以建筑的方式追溯历史、再现诗意。陈列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56平方米,既是一个独立的展馆,又是游客步行进入娄山关景区的必经之路。基地位于娄山关景区通往遗址的道路关口上,四周群山环绕,建筑大部分埋入地下,消隐融合于山峦起伏的自然环境之中。设计理念借鉴概念艺术思想,探索以极简、抽象的建筑语汇诠释历史事件的可能性与生成逻辑,尊重场所自然属性,构建自然时空。
马家浜文化博物馆
Majiabang Cultural Museum
项目档案
建设地点: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文化遗址东南
建筑设计:曾群、吴敏、李荣荣、马忠、冯婉垚、陈伟鹏、孙嘉秋
设计时间:2016年
竣工时间:2019年
用地面积:15572平方米
建筑面积:7840平方米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在此考古发现了距今七千年的原始聚落生活,被称之为“江南文化之源”。博物馆的设计提取了聚落的原始居住图景和江南房院格局,通过对“聚落和院落”的重组演绎,与遥远的文明建立起跨时空的默契。场地内保留了大片原生旷野和水系资源,周边环境的自然肌理通过合理的转译融入到建筑形态当中,因此整个建筑以一种低调的姿态隐匿于自然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建筑对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尊重。
聚落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模式,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产物,在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设计中,我们秉承着这一份与原始社会共同的默契,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容器”和“场所”,将马家浜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物质遗存一并呈现给公众。
扫描二维码,关注“同济设计”视频号
观看项目参展视频